——写在南阳市烙画厂建厂六十周年
南阳三宝:“烙画、玉雕、出师表”。烙画被列为三宝之首不是偶然的,因为它进南阳的生活太久了,无论从民间传说还是史籍考证,均可上朔至秦汉,但就进入东汉刘秀的宫廷算来,已有二千多年,被誉为“宝”一点也不为过。虽经历无数战乱,朝代更替,它始终经久不衰,没有离开过人们的视野,难怪被南阳人民推为三宝之首了。同时,南阳人还知道座落于南阳市卧龙路上有一个厂不小而名气相当大,专门生产南阳烙画的老厂南阳市烙画厂。
南阳市烙画厂自1954年建厂以来,已有整整六十年的历史。她从汇集南阳所有烙画一人的几十人,平房十几间,资金千把元,桌椅板凳全部从自家拿,工具自己制起步,以滚雪球、小步快走的姿态,经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两个重要历史发展阶段,栉风沐雨六十载,使南阳烙画这一贴近人们生活的烙画艺术传承有序地得到发展和进步,成为六十年来,南阳对外交流的一张靓丽名片。
六十年来,烙画厂人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因陋就简发端,从生产烙画筷子、打子把、尺子等简单传统小题材的产品开始,到六十年代向木板烙画、屏风、挂匾等中大型题材延伸;从油灯、烙钎的传统工具到电烙笔的飞跃;从单一色调的传统烙画向以烙为主,以套色结合的现代烙画拓展;从八十年代后期在宣纸上试烙成功到大规模采用丝绢材料烙画;从只能临摹前人的已有图形、花样向新世纪以来,以自我创新、独立创作迈进,都无可置疑地证明了,烙画厂人不懈奋斗和创新精神。他们继承的是传统,开辟的是新风。
六十年来,从1959年以来老一代烙画大师王世英、田子秀、牛金星们为国庆十周年献礼烙制的《黄河在前进》大型木板壁画被全国人民大会堂悬挂和收藏,到冬青木系列烙画筷子被钓鱼台国宴馆,北京饭店确定为国宴国宴专用筷;从改革开放后中日南阳市缔结友好城市的烙画专用国礼,到日本、韩国、东南亚大批量的订购烙画产品;从赴新、马、泰举办烙画专门展到中原文化宝岛行,直到2012年全国第七届农运会烙画被确定专用纪念品,南阳烙画都扮演了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为南阳人民争得了荣誉和荣耀。
南阳烙画以其古朴典雅、古色古香、形神兼备的独特艺术魅力。牢固地占据了中华艺术殿·堂里的一席之地。山水画的大气磅礴、花鸟画的活灵活现,人物画的逼真传神,使人们无不赞叹和倾倒,尤以传统烙工欠长,以套彩增色的现代烙画最受人们青睐,成为收藏领域的新崇,影古照今是南阳烙画的全部神韵和风采。(此可加入“新风之后”)。
六十年来,南阳烙画走向了人们的事业,深入到了人们的生活,登上了大牙之堂。走进中南海,驻留人民大会堂,还远涉重洋交流到世界五大洲,成为“世界艺林一绝”。南阳烙画以其自身独具的艺术价值,五、六十年代就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重视,改革开放以来,又受到了胡锦涛、罗干等中央领导人的持续关怀和省市各级领导的亲临指导和支持,使烙画厂干成了令人瞩目的文化大事业。八十年代以来烙画产品获得了省优、国优产品等多项荣誉称号,被国家旅游局定为旅游产品定点生产企业,2012年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六十年来,南阳市烙画厂从几十人发展到现在的三百人,从一般工匠发展到人才辈出,大师云集;从简单再生产发展到批量创作生产高规格、上千个品种花色的烙画艺术品,拥有烙画、玉雕等工艺品综合生产经营企业;从只有几百平方米的自营面积发展到拥有二百户商家入驻的南阳玉雕大世界,倾注了南阳市烙画厂几代人的努力和心血。今日的烙画厂早已令人刮目相看,南阳市区最·好、最多、最精的烙画‘玉器在这里,烙画文化、非遗文化、玉雕文化,像永不凋谢的美丽花朵在这里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