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末年,南阳城里有一姓李名文的烙花工匠,是远近闻名的烙能手。无论是尺子、筷子、还是手杖、扇坠、经他一烙烫,各式各样人物、花鸟、山水,走兽等栩栩如生,跃然其上,精美绝伦,巧夺天工,人称"李烙花"。他为人忠厚,心地善良,以烙花为营生在城里开了个门面。此外,方圆百十里若有集镇起会,他总要带些烙花品去凑热闹。
有一天,"李烙花"在紫山(今距南阳城西北约三十里)边的一棵大树下小憩,忽然有一人慌不择路气喘吁吁地朝他跑来,"噗通"一声跪在他面前,说有坏人追杀,求他相助,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落魄的刘秀,被王莽追杀。
"李烙花"急中生智, 把刘秀扮作逃饭的哑巴,引到一块隐蔽的大石板面前,让他睡在上面, 躲过了莽兵的追杀。临分手时,"李烙花"看他可怜,送给他一只精美的烙画葫芦作为盘缠,并嘱咐他一路多加小心。
刘秀和"李烙花"分手后,风餐露宿,历经了千辛万苦。后来,刘秀起兵南阳,于公元二十五年建立东汉王朝,定都洛阳,号称光武帝。
此时身为帝王的刘秀并没有忘记昔日"李烙花"的救命之恩,差遣心腹携带葫芦暗中查访,找到"李烙花"后,即宣进京赐银千两,加封"烙花王"。并把南阳烙画列为贡品,供宫廷御用。从此,南阳烙花便蓬勃发展,名扬四海。而当年刘秀睡过的大石板,人们后来叫他"刘秀床"并延续至今。
“刘秀床”位于南阳九架孤山之一的紫山
紫山,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区卧龙区蒲山镇境内,跨越面积25平方公里.有3峰,主峰海拔为325.9米。
紫山北傍龙王沟水库、南与卧龙岗绵延相连,为明历代唐王陵园和道观寺庙聚集之地。灵山寺是在城皇庙原址上修建,位于紫山南麓的半山腰处,建有大雄宝殿,两边侧房38间,寺院占地面积4.67公顷。紫灵峰顶端建有祖师庙,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起香火会,大戏、杂技、狮子、旱船、竹马、响器等热闹非凡,并吸引方圆数百里成千上万的香客顶礼叩拜,虔诚祷告。明太祖朱元璋即位后,将其二十二子朱柽封为唐王,册封地就在南阳。朱柽死后安葬于紫山之阳,后历代朱王包括靖王、宪王、庄王、成王、敬王、顺王、端王、裕王以及一些公主等十多座陵墓均在紫山。据明一统志载,当时墓园规模庞大,气势宏伟,殿阁亭堂鳞次栉比,周围红墙二百九十丈,占地五十余亩。所以后人又把紫山美其名曰“南阳的‘十三陵’ ”。由于这里古为宛洛通衢,进可入荆楚下湖广,退可进伏牛上太行,历为兵家必争之地,相传黄巾军曾择此山而居守;李自成义军盘居此山成大气;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两度为保卫南阳的重要战场;解放前夕,陈庚部为解放南阳曾在此与战犯王陵云展开过多次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