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资讯

【故事】“烙画”重现

来源: 时间:2019-05-27 13:50:27 浏览次数:

据史书记载,烙画起源于西汉,兴盛于东汉。后由于连年灾荒战乱,曾一度失传。到了光绪三年,才被南阳的民间艺人赵星三重新发现整理,潜心究研,久而久之,逐磨出一整套烙画工艺。其烙画作品也逐渐成为达官贵族之间礼尚往来馈赠之佳品。以至作为南阳的贡品进入清宫,一些烙画上品颇受皇亲国戚的青睐。并延续至今。

    据史书记载,烙画起源于西汉,兴盛于东汉。后由于连年灾荒战乱,曾一度失传。到了光绪三年,才被南阳的民间艺人赵星三重新发现整理,潜心究研,久而久之,逐磨出一整套烙画工艺。其烙画作品也逐渐成为达官贵.族之间礼尚往来馈赠之佳品。以至作为南阳的贡品进入清宫,一些烙画上品颇受皇亲国戚的青睐。并延续至今。

    关于南阳烙画的起源和发展,在民间还留下了许多优美动听的故事。清光绪三年(1877),南阳府文吏赵星三在一次吸食鸦.片时,偶来画兴,用烧红的烟钎子在木制的烟杆上信手烙画起来,无意中得一小品。视之,古色古香、雅洁可爱。灵犀慧通,遂又在冬青木筷子上试烙,愈见精妙。赵将烙技示人,睹者无不大悦,欣赏珍玩,称奇赞好。赵遂专事烙花。赵氏研创此烙花一技,初,流行于官场,达贵名流之间,往来馈赠被视为时髦礼品。此后,世人争相仿效,烙花筷子便成为商品流通于市。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以后,赵星三又收了四个弟子:大徒弟李潘之能写会画,精通各种花色,技艺娴熟;二徒弟邱义亭擅长博古;三徒弟杨殿奎专功花鸟;四徒弟张西凡则精通山水。

    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烙画已形成为一个特殊的手工行业,烙花品也成为南阳颇有名气的民间艺术品而享誉国内。

关键字: 
版权所有©2012 南阳市烙画厂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编号:豫ICP备09043120号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卧龙路217号 邮编:473000
电话:0377-63531887 传真:0377-63531813 邮箱:nyslh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