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代表着一种对于岁月的温情回忆。在每个人心中,都曾有过一幅色泽鲜艳、喜气洋洋的年画。
历史上,民间对年画有着多种称呼:宋朝叫“纸画”,明朝叫“画贴”,清朝叫“画片”。
各地对年画的称谓各式各样,北京叫“画片”“卫画”,苏州叫“画张”,浙江叫“花纸”,福建叫“神符”,四川叫“斗方”,不一而足。
如今,各地对年画逐渐约定俗成地简称为“年画”。
如春牛图、岁朝图、嘉穗图、戏婴图、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等,并有以神仙、历史故事、戏剧人物作题材的。
似乎只有有了这些象征着吉祥富贵的年画装饰,才有了记忆中的年味儿。
诚然,喜庆吉祥是中国年画的主题,但要说门神像、童子像与年画划等号,这就只是我们的刻板印象了。
中国最早的一幅木版年画是南宋刻印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
年画多数作为门画张贴之用,夹杂着“神祇护宅”的观念。
大门张贴的必然是一对门神,通常都是身穿铠甲,手持兵器,表情凛然的武门神。
要么是《神荼》和《郁垒》,要么是《尉迟恭》《秦叔宝》,还有一对是《赵公明》和《燃灯道人》。
以前的厅堂,转换成现在的客厅,也有颜值与内涵都在线的年画,比如经典的《一团和气》《三星图》《福字图》《寿字图》。
卧室里最常见的要数《龙凤呈祥》,若是新婚夫妇那肯定有《麒麟送子》《莲生贵子》《百子图》等年画。
百姓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辟邪除灾,表达自己对新的一年可以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因而,寓意吉庆祥瑞题材的绘画广泛流行,年画也得以发展。
民国初年,开始出现阴阳合历的月份牌年画。表现的大都是中国传统题材的形象,或传统山水,或仕女人物,或戏曲故事。
月份牌年画是年画艺术的新突破,在后来的新年画艺术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点。
相信在某一天,它一定会以一种现代的形式,回到我们的视野中。
注:本图文素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