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薪火相传》
作者:杨骏飞
材质:椴木板
摄影:麦 兜
图片党史小课堂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成功,红四团冒着大雨,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120公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抵达泸定桥西岸。在桥上三分之二的桥板都被川军部队拆掉了的情况下,红四团二连连长带领22名突击队员冒着枪林弹雨,踩着铁链夺下桥头,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突破了敌军封锁线,这一战可谓九死一生。“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毛主席《七律·长征》这一句描写的正是这一军事奇迹。此一战,对红军长征意义重大,有“十三根铁链托起通往共和国之路”的壮美赞誉,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而长征中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更是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图片非遗小课堂
烙 画
烙画,古称“火针刺绣”,又称烙画、烫画、火笔画。据传源于西汉末年,兴盛于东汉宫廷,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以“铁”作笔,以“火”为墨,以皴,擦,点,染等特殊技法在木头、宣纸、葫芦等材料上烙绘。烙画画面有特殊的凹凸不平的变化,立体感较强,具有一定的浮雕效果,艺术魅力独特。
《薪火相传》创作于2021年,宽42cm,高55cm。描绘了一个母亲带着孩子追思革命先烈,了解学习“飞夺泸定桥”英雄故事的画面。歌颂了革命先烈坚韧不拔的伟大斗争精神和向死而生的伟大牺牲精神。勉励当代中国人民不忘历史,感恩英烈,在党的培养下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为祖国的不断强盛做出应有的贡献。
杨骏飞,女,汉族,河南省南阳人。省级非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南阳烙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杨骏飞2001年进入南阳市烙画厂进行烙画的创作、制作。代表作品有《钟馗图》《戏鹦图》《仕女图》《八仙神通图》《加油必胜》等。曾获深圳文化博览会第三届烙画交易会二等奖、第十四届深圳文博会第四届烙画展览交易会金奖、第四届河南民间艺术展一等奖。
百工献艺庆百年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 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在庆祝建党100周年之际,河南非遗中心推出“百工献艺庆百年”线上展活动,将全省非遗传承人、从业者、爱好者们精心创作和认真整理的,反映党史及新中国史的传统技艺类、传统美术类非遗作品进行集中展示。通过一件件饱含深情的非遗作品,讲述好、展示好党领导的革命故事、建设故事、改革开放故事、脱贫攻坚故事、走向共同富裕的故事。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要求,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现主要面向河南全省征集相关优秀非遗作品,并将通过线上、线下展览等立体化传播方式向全社会展示及评选。
欢迎垂询、投稿!
联 系 人:王楠楠、李 艳
联系方式:0371-61179202
投稿邮箱:shengfeiyizhongxi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