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文化资讯  » 南阳烙画 艺林一绝

南阳烙画 艺林一绝

来源: 时间:2012-11-09 11:24:48 浏览次数:

     烙画,亦称烙花、烫花、火笔画、“火针刺绣”。它是利用碳化原理、通过控温技巧,用温度在摄氏三百至八百度之间的铁笔烙烫。它可以不施任何颜料用白描技法勾勒线条,以中国画墨分五彩的技法烘色,或以烙为主套彩为辅的表现手法,在竹木、宣纸、丝绢等材料上勾划烘烫作画,巧妙自然地把绘画艺术的各种表现技术与烙画艺术融为一体,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被誉为“世界艺林一绝”。
    南阳,古称宛,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因汉光武帝刘秀发迹于南阳,史有“南都”“帝乡”之誉。历史上,南阳历为郡府(县)治所,“南据荆襄,北屏汝洛”,“商遍天下,富冠海内”。从而为烙画艺术的产生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基础。
南阳烙画起源于西汉末年,鼎盛于明清,发展于现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清光绪三年(公元一八七七年),经擅长绘画的南阳府文吏赵星三的潜心研究,逐磨出一整套的烙画工艺。久之,烙画逐渐成为文人雅士或显宦之间的互赠礼品,以至作为贡品进入清宫。以后,赵星三收徒授艺,使烙画得以世代相传。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烙画已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手工行业,烙画工艺成为南阳颇有名气的民间艺术而享誉国内外,烙画筷、烙画文明手仗在官场文人和名流之间成为时髦赠品,继而逐渐形成一业,烙画制品随之流通于市。
     解放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挖掘、整理和发展工作,将分散流落于南阳各地的烙花艺人组织起来,成立了“烙花互助组”、“南阳烙花合作社”,一九五四年三月,南阳集中整合了互助组和合作社,成立了专业生产烙花工艺品的“南阳市烙花工艺厂”,一九九六年三月更名为“南阳市烙画厂”。
解放初期南阳烙画是以烙花工艺筷子和木板烙画为主发展起来的。冬青药木烙花工艺筷子规格有300mm、264mm等七个系列。在筷面上工艺师们用手工烙绘出的花色有人物、花鸟、山水、博古、虫鱼等五大类一百多种,画面典雅精美,可供欣赏,成为收藏者的所爱。木板烙画是以屏风、挂匾为主,画面内容丰富,题材多样。七十年代后又发展到在宣纸、丝绢上烙画,既能表现国画的细致工笔,也能展现国画的粗犷写意,还可兼有西画的素描和油画技法,版画的雅情意趣也能包蕴,题材都是民间喜闻乐见的,加上现代烙画工具的介入,使画面增添了古朴典雅的气度。曾以南阳三宝“烙画、玉雕、出师表”之首而声誉海内外。今天,烙画已成为一种风格高雅的艺术欣赏品和国际友人的馈赠礼品,备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
     南阳烙画作为传统的文化艺术产品和工艺美术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民族传统,以其鲜明的特色和风格在世界工艺美术中独具体系
烙画创作同中国画有异曲同工之处。烙画从题材内容分类,一般分为三大体裁: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从表现形式上分为:工笔、写意、小写意(兼工带写);另有传统烙画、套彩烙画之分。其技法主要是勾勒、烘烫、套色。从表现手法上看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多以勾、皴、擦、点、染、浓、淡、黑、白,阴阳向背,虚实疏密等灵活手法,来表现画面的艺术效果和主题思想。
南阳烙画的题材有传统的民间画、年画、吉祥图案、古典小说、神话故事内容,又有思想性、艺术性兼具的现代内容作品。表现出的画面既有民族性、地方性,又有时代感。
南阳烙画获得的荣誉
1984年获国家银质奖、全国旅游工艺品一等奖,1990年获全国轻工产品博览会银牌奖,1991年荣获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银奖,1992年获中国旅游购物节旅游商品“天马杯”银奖。产品远销欧美、大洋洲、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很多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作为珍品收藏。
    1958年6月,接受了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生产烙画装饰品的光荣任务和国庆献礼任务。
1987年3月,上千件南阳烙画作品在新加坡展销,引起轰动,其中一幅宣纸烙画条屏《钟馗打鬼图》被新加坡国家博物院珍藏。当地的《新明日报》评论:“以火笔在木板、宣纸、丝绢上作画,是世界艺林一绝。”
1987年4月2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烙笔生辉画入神”盛赞烙画工艺是“工艺美术上的一枝奇葩”。
1991年5月南阳烙画走进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栏目,现场报道作画过程。
1992年8月河南日报发表了“烙画 光荣与梦想”文章。
2001年10月南阳日报发表了“南阳烙画惊欧洲”的报道。
如今,南阳烙画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烙画艺术的同时,正努力开发新品种,增加新花色,研发新的表现形式,努力把烙画这一民间艺术推上更广阔的发展道路。

南阳市烙画厂历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社会名人
来厂视察部分目录


1958年9月 团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来厂视察,并亲手题词“用你灵巧的双手 建设社会主义”。   
1984年9月 日本国南阳市友好访华代表团来我厂参观。   
1986年6月 中顾委委员刘志坚同志来我厂参观视察,并亲手题词“为四化做贡献”。   
1986年9月 省委书记杨析综同志来我厂参观视察。   
1987年4月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古元教授来我厂参观,并亲手题词“攀登烙画艺术高峰”。   
1987年4月 公安部副部长于桑同志来我厂参观视察,并题词留念“南阳烙画  历史悠久  国内佳品  誉满五洲”。   
1987年7月 中宣部副部长曾德林一行来我厂参观视察并题词留念“发扬传统工艺  锐意开拓创新”。   
1987年9月 国家科委主任由代省长程维高、副省长胡笑云陪同到我厂参观视察。   
1988年5月 海军司令张廷发来我厂参观视察,并签名留念。   
1989年4月 副省长刘源来我厂参观视察,并提字“艺苑一绝”留念。   
1989年8月 中国质量管理协会常务秘书长沈思聪教授来我厂参观视察,并题词留念“南阳之光”。   
1989年10月 著名书画家陈清波来我厂参观并留下墨宝“火笔生辉”。   
1989年11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演员田华、张勇手、袁霞等一行九人来我厂参观,并合影签字留念。   
1991年4月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原国家经委主任袁宝华同志到我厂参观,并题词留念“妙手匠心  艺林奇葩”。   
1991年8月 著名电影演员古月到我厂参观并题词留念。   
1992年3月 朱德的女儿朱敏来我厂参观。   
1992年8月 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光英来我厂视察参观并题词留念“南阳烙画  艺林一绝”。   
1992年9月 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李德生协夫人儿媳一同来我厂参观视察。   
1992年9月 台湾“中国心”摄制组到我厂拍专题片。   
1993年2月 台湾长乐影视公司《万里江山大陆寻奇》剧组到我厂拍摄“艺林一绝  南阳烙花”。   
1993年5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原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山东省人民政府经济顾问、山东省伊斯兰教协会名誉会长——哈吉侯赛因·黑伯理来我厂视察参观。   
1993年5月 国家政法综合治理委员会主任姜跃栅一行到我厂参观视察。   
1993年5月 省人大主任秦科才来我厂视察参观并题词留念“妙笔生辉  巧夺天工”。   
1993年7月 中央委员、济南军区张太恒司令员一行五人到我厂参观视察。   
1993年7月 中央新闻社王主编一行四人到我厂拍摄对外宣传《神州博览》专题片“南阳烙画”。   
1993年10月 由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马丁先生《农业专家》率团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旅游考察团100余人来我厂参观考察。   
1993年11月 由新华社原社长穆青、新华社原副社长兼总编辑冯健、新华社高级记者周原一行八人赴我厂参观采访,并签字留念。   
1994年5月 以以色列国加特市市长译夫·鲍埃姆先生为团长的加特市政府访中团到我厂进行参观。   
1994年12月 原浙江省政协主席曾任南阳地委书记李金明来我厂参观并指导工作。并题词“建设精神文明  促进经济发展”。   
1996年10月 国务委员罗干来我厂参观了南阳独特烙画,称赞“南阳烙画  艺林一绝”。   
1997年10月 以日本国南阳市市长大竹俊博为团长的“市民之翼”友好访问团一行87人到我厂参观。   
1998年10月 瑞典乌姆兰省政府代表团一行8人到我厂参观。   
2006年8月 中国著名画家刘书民来我厂视察,并为“南阳玉雕大世界”及“南阳画院” 题字。   
2008年9月10日 胡锦涛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走进烙画工作室,并亲自执笔烙画。   
2009年10月11日 人民日报报道南阳烙画厂工艺师张丽烙制的大型烙画长卷《国色天香》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   
2009年10月28日 南阳电视台《发现》栏目专题报导《艺林瑰宝——南阳烙画》。   
2009年12月 中原文化宝岛行,原中共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选用南阳市烙画厂烙画《一帆风顺》一幅赠送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   
2010年3月
5-12日 南阳晚报社、南阳市烙画厂在南阳府衙举办首届南阳烙画展,引起轰动。   
2010年4月19日 河南省文化厅领导到南阳市烙画厂考察南阳烙画,指导申遗工作。   
2010年6月 韩国春川市政府代表团来厂考察,市政府以南阳名胜《五朵山》烙画相赠。   
2010年7月21日 南阳电视台《才智人生》栏目制作专题片《盛世烙画绽新颜》,全面系统介绍南阳烙画。 

关键字: 
版权所有©2012 南阳市烙画厂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编号:豫ICP备09043120号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卧龙路217号 邮编:473000
电话:0377-63531887 传真:0377-63531813 邮箱:nyslhc@126.com